藥物也會引起帕金森手抖?這10類藥物謹慎使用!【二】
近年來,由于新藥的開發(fā)與應用逐年增多,藥物導致的帕金森綜合征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好醫(yī)友綜合文獻報道,接著為大家總結可能導致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的藥物:
(5)鈣通道阻滯劑
▎鈣通道非選擇性阻滯劑
鈣通道非選擇性阻滯劑:代表藥物氟桂利嗪、桂益嗪,擴張對血管平滑肌有擴張作用,改善缺大腦缺血血癥狀,不影響心率及血壓,用于治療多種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如偏頭痛、眩暈癥等,臨床常用。該藥同時對內源性多巴胺具有阻滯作用,在用藥數(shù)周或數(shù)月后可出現(xiàn)帕金森綜合征,是我國基層患者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的主要原因。日本報道氟桂利嗪引起帕金森綜合征的發(fā)生率為20%,有卒中史者為50%(卒中患者尤為慎用)。
▎鈣通道選擇性阻滯劑
鈣通道選擇性阻滯劑:維拉帕米、地爾硫卓等,舒張血管降低血壓,并具有減慢心率、抗心律失常作用,有報道也可引起帕金森綜合征,大劑量或長期應用更易誘發(fā),機理同上。
(6)抗抑郁藥
▎三環(huán)類或四環(huán)類抗抑郁藥
三環(huán)類或四環(huán)類抗抑郁藥,代表藥物多塞平,阿米替林等,除作用于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5-HT)系統(tǒng)外,同時作用于多巴胺系統(tǒng),因此易誘發(fā)帕金森綜合征。
▎SSIR類抗抑郁藥
SSIR類抗抑郁藥,代表藥物,帕羅西汀,舍曲林,西酞普蘭,文拉法辛等,近年來有報告增加趨勢,尤為對有原發(fā)性帕金森病的患者合用可能加重癥狀,抗抑郁或焦慮藥能增強中樞5-羥色胺活動,抑制多巴胺功能引起藥源性震顫麻痹。
(7)抗亨廷頓舞蹈癥藥物
抗亨廷頓舞蹈癥藥物丁苯那嗪可耗竭多巴胺類物質,有可能對突觸后膜多巴胺受體有阻斷作用而引起帕金森綜合征。
(8)抗心律失常藥
抗心律失常藥胺碘酮,可引起靜止性震顫和強直,可能與基底節(jié)紋狀體損傷有關。
(9)抗組胺藥物。
以第一代H1受體拮抗劑為主,代表藥物異丙嗪(非那根),氯雷他定等,均有導致帕金森綜合征的報告,應避免長期或大劑量應用。此類藥物為吩噻嗪衍生物,是其導致帕金森綜合征的可能原因。
(10)抗生素及抗腫瘤藥
兩性霉素B、米諾環(huán)素、左氧氟沙星及氟尿嘧啶靜注后,少數(shù)患者出現(xiàn)帕金森綜合征。
(11)其他
哌替啶、利培酮、曲美他嗪、碳酸鋰、丙戊酸、苯妥英鈉也有報道可引起帕金森綜合征;
藥源性震顫麻痹的預防和治療
對于藥源性震顫麻痹,最好的治療就是預防。為了避免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的發(fā)生,臨床用藥應注意以下幾點:
(1)嚴格把握藥物的適應癥,避免無指征用藥,盡量避免選用容易引起錐體外系副作用的藥物,尤其對于年齡>60歲老年患者。
(2)短期用藥,上述藥物避免大劑量,超療程使用;使用鈣通道阻滯劑氟桂利嗪或桂利嗪等藥時,療程不宜過長,劑量宜小,且間歇用藥更為合理,用藥過程中應密切觀察,一旦出現(xiàn)癥狀應盡早停用。
(3)早期識別,慎重用藥。臨床常有抑郁癥患者在抗抑郁藥治療之后出現(xiàn)少動,面具臉,誤認為抑郁控制差,持續(xù)加量會導致帕金森病癥狀;老年人有帕金森病、癡呆或震顫家族史的人以及接受多種藥物治療的患者,處方藥物時要慎之又慎,用藥期間應做好監(jiān)測,防止藥源性癥狀惡化。
(4)預防性用藥:使用抗精神病藥物通常同時給予抗膽堿能藥物,如阿托品、苯海索等,可使藥物引起的帕金森綜合征減輕或不發(fā)生。
(5)治療性用藥:由胃腸動力藥及鈣通道阻滯劑而引起的運動或姿勢性震顫,必要時可選用苯海索緩解震顫,但老年人使用容易引起尿潴留。
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預后
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的發(fā)生多與藥物劑量有關,少數(shù)可能有易感性。絕大部分病人在停止服用藥物后數(shù)周癥狀即會減輕,1~4個月可完全消失。但也有長達1年之久才恢復正常的,但據(jù)研究,臨床上也有一小部分的患者(約10%)停藥后癥狀持續(xù),甚至進行性加重,可能需要藥物干預。但盡量避免使用左旋多巴,其可能會使癥狀惡化,并誘發(fā)焦慮和幻覺等癥狀。
最后好醫(yī)友提醒大家,尤其是老年人,平時用藥切勿一成不變、盲目服藥,警惕用藥不當引起的震顫麻痹如手抖癥狀,應定期神經(jīng)專科門診復診,適時調整藥物治療。
2020-10-16 10:41
好醫(yī)友小編
聯(lián)系醫(yī)學顧問
醫(yī)學顧問微信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