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椎管內膿腫
病史簡述
病史簡述
今年5月,C先生無明顯誘因下出現頸部陣發(fā)性鈍痛,伴間歇發(fā)熱,對癥處理后好轉。但不久后自覺頸部疼痛加重,并出現右上肢無力,同時伴吞咽費力、呼吸困難等癥狀,入院行頸椎MRI平掃+增強、CRP、PCT、血沉、血常規(guī)、PET-CT等檢查,考慮為頸椎椎管內膿腫,并行頸托固定及抗感染治療,后病情有所好轉。而目前當務之急是–明確診斷并探討下一步有效治療方案。
中美聯合會診–提供“第二診療意見”
為J先生提供遠程會診服務的醫(yī)生是美國南加州大學脊柱治療中心的骨外科及神經外科專家Dr.Jeffrey C. Wang(杰弗里C.王博士)。他是AOSpine (國際最著名的脊柱外科學術組織之一)主席,同時也是北美脊柱協會(NASC)、頸椎研究協會和脊柱研究協會等美國多個重要脊椎協會的董事會成員,并且曾參與多項與脊柱治療相關的臨床試驗,尤其擅長利用最前沿的技術治療脊柱相關疾病。
本次會診中,Dr. Wang根據C先生提供的病史資料及相關信息,對其病情進行了專業(yè)評估,并憑借自身豐富的臨床經驗,從客觀角度出發(fā),為其提供了相應的診療建議,摘要如下:
首先,診斷方面,Dr. Wang表示,C先生經抗炎治療后癥狀明顯好轉,考慮脊髓感染可能性大。不過之后需密切觀察,并完善相關檢查,以進一步明確診斷。
其次,針對下一步治療方案,院方醫(yī)生對C先生是否具有手術指征、手術方式選擇、手術時機、手術風險和收益等問題頗為關注。Dr. Wang也就此與在場骨科專家進行了深入討論,并指出,若C先生整體情況逐漸改善,沒有出現惡化或明顯的壓迫癥狀,則暫緩手術,保持密切觀察。而一旦病情惡化,如肢體麻木無力或其他癥狀持續(xù)、感染未得到控制、神經癥狀呈持續(xù)或進展,而且經磁共振復查發(fā)現壓迫,則可考慮行手術排膿解壓。同時,Dr. Wang也就具體的手術入路、操作方式等與院內專家進行了交流,并就后續(xù)治療達成了一致意見。
最后,Dr. Wang還補充道,C先生距離上次頸椎MRI檢查已時隔三個星期,建議可盡快復查MRI查看頸髓感染情況。
附:椎管內膿腫
椎管內膿腫是指發(fā)生于硬脊膜外、下間隙或脊髓內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其中,以硬膜外膿腫最多見,硬脊膜下與脊髓內膿腫極罕見。
椎管內膿腫感染主要通過以下3種途徑傳播:(1)血液及淋巴系傳播;(2)局部感染直接蔓延;(3)異物或醫(yī)源性因素造成細菌種植。
診斷上,除臨床表現外,磁共振成像(MRI)與脊髓造影是診斷椎管內膿腫的有效手段。而治療上,成功的關鍵在于及早診斷、及時手術清除病灶并椎管內減壓以達到挽救脊髓功能的目的。原則上病變一經確診,就應立即施行手術。這也是本次會診中,Dr. Wang所強調的–在C先生病情未真正確診之前,需密切關注,一旦發(fā)現進展或惡化即可考慮行減壓手術。
(備注:好醫(yī)友中美遠程會診案例的相關治療建議,均為個案個例,不適用于該患者之外的其他人。所有的臨床治療務必遵循醫(yī)師指導。)
聯系醫(yī)學顧問
醫(yī)學顧問微信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