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或將啟用新診斷標準!符合這4條,警惕慢阻肺!
每年11月第三個周三是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世界慢阻肺日(11月20日)來臨前,慢阻肺或許要被重新定義。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簡稱慢阻肺)是一種進行性、復雜的呼吸系統(tǒng)慢性疾病,包括氣道炎性疾病、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根據(jù)全球疾病負擔(GBD)項目顯示,慢阻肺是全球范圍內的第三大死因。
在美國,大約有1200萬人被診斷為慢阻肺,每年大約有12萬人死于該病。我國成人慢阻肺患病率超8%,40歲以上超13%,患病人數(shù)約1億。吸煙是慢阻肺最常見的病因,與 85%的慢阻肺病例的發(fā)生有關。吸煙會刺激呼吸道,增加肺部感染的風險,加重慢阻肺現(xiàn)有癥狀,加速疾病的進程。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近日,美國國立猶太健康中心和數(shù)十家主要機構的研究人員提出了診斷慢阻肺(COPD)的新標準。這項發(fā)表在COPD基金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雜志上的提案將診斷標準從單一的肺功能測量擴展到包括環(huán)境暴露(主要指吸煙)、癥狀和異常CT掃描。
如果采用新的診斷標準,美國慢阻肺確診人數(shù)將增加15%至36%,即約200萬至500萬人。“我們提出的診斷標準能更好地涵蓋所有慢阻肺患者,”該論文的資深作者、醫(yī)學博士詹姆斯·克拉波(James Crapo)說,“這可以為患者帶來更好的護理,并促進相關的研究以減緩或阻止疾病的進展,甚至預防它。”
研究人員評估了參與COPDGene研究的8784名吸煙者和前吸煙者。在登記時,研究人員記錄了患者的環(huán)境暴露(吸煙)、癥狀(氣短、慢性咳嗽和痰)、CT掃描的結構異常(肺氣腫、氣體滯留和氣道壁厚度)和肺功能或肺活量測定(從肺呼出的空氣總量,以及一秒鐘呼出的空氣量)。然后,他們將這些指標與五年后的死亡率和肺功能喪失聯(lián)系起來,并與沒有其他三項指標的吸煙者進行比較。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 所有患者均符合其中一項指標:吸煙史。而符合一項、兩項或三項附加指標的患者,在五年內喪失重要肺功能或死亡的風險均有所增加。
· 符合其他三項指標之一的吸煙者被認定為可能患有慢阻肺。他們失去重要肺功能的風險比不滿足其他指標的吸煙者高出26%,五年內死亡的風險高出28%。
· 符合這三項附加標準中的兩項的吸煙者被認定為可能患有慢阻肺。他們失去重要的肺功能的幾率增加了88%,死亡的幾率增加了89%。
· 符合所有四項指標的參與者,被明確認定為患有慢阻肺。他們在五年內失去重要肺功能的幾率增加了188%,死亡的風險增加了5倍多。
COPDGene的聯(lián)合首席研究員克拉波博士說:“如果僅根據(jù)肺功能受損來診斷慢阻肺,就會錯過很多處于疾病早期階段的患者。雖然一些醫(yī)生會根據(jù)經驗進行對癥治療,但許多病人并未得到能有效緩解癥狀、改善生活質量及延長生命的治療。”
目前,不符合當前慢阻肺診斷標準的人不會被納入實驗性慢阻肺治療的臨床試驗中。而新診斷標準的提出,可以為這些人打開臨床試驗的大門,促進潛在療法的研發(fā),從而減緩、阻止甚至預防疾病的進展。
2019-11-19 16:59
好醫(yī)友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