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胖體質”原來從娘胎里就養(yǎng)成了!為了寶寶健康,孕婦可以這樣吃
最近發(fā)表在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的一篇論文道出:腸道菌群對肥胖的影響甚至可以追溯到“娘胎”。
眾所周知,肥胖對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當體重過高時,會影響消化系統(tǒng)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甚至還會增加患癌風險。如果這種“易胖體質”是從娘胎里就已經養(yǎng)成的,該如何避免肥胖呢?
關于腸道菌群的很多新研究讓我們注意到,肥胖癥以及糖尿病、高血壓、卒中等肥胖相關問題,除了遺傳因素外,背后往往還有腸道菌群在發(fā)揮作用。
日本的一支研究團隊實驗發(fā)現(xiàn),母親懷孕時的腸道菌群對胎兒日后的健康發(fā)育有深遠影響:當母親腸道微生物的某些代謝產物不足時,小鼠出生后很容易一吃就胖,并發(fā)展出代謝紊亂;而孕期補充膳食纖維,則可幫助孩子預防代謝相關疾病。
腸道菌群的一項重要功能是幫我們降解一些無法消化的營養(yǎng)成分,比如膳食纖維。消化過程中,腸道細菌會生產出各種代謝物“回饋”我們,比如短鏈脂肪酸等。
研究人員檢查了懷孕母鼠及其胎兒后發(fā)現(xiàn),在缺少腸道菌群的情況下,懷孕母鼠的血漿中有些短鏈脂肪酸的含量明顯變少。不僅如此,有幾種短鏈脂肪酸也在胎兒血液中同步減少。
他們推斷,這些短鏈脂肪酸可能是影響胎兒的關鍵信號,由母親的腸道細菌產生后,通過母體血液轉移到胚胎中。
通過飲食干預分析的發(fā)現(xiàn),進一步證實了母親腸道菌群的重要性。
生活在正常環(huán)境中的懷孕母鼠,如果飲食中膳食纖維含量特別低,生下的小鼠也容易出現(xiàn)代謝問題,與在無菌環(huán)境下的情況類似;如果在低纖維情況下給母鼠補充一些丙酸鹽,則可以起到補救作用。
相反,高纖維飲食可以促進母親的腸道細菌產生丙酸鹽,生下的小鼠出生時體重偏高,但日后即便經常攝入高脂肪食物,也不易發(fā)胖;而如果用抗生素殺死腸道細菌,膳食纖維的消化受限,孩子則會有肥胖傾向。
綜上所述,孕婦中腸道菌群消化膳食纖維所產生的短鏈脂肪酸可以為孩子抵擋日后肥胖。
此外,雖然動物實驗的結果提示補充丙酸鹽可能是幫助后代預防代謝疾病的一條捷徑,但研究者提醒,補充丙酸鹽對母親的安全性還需要評估。而補充膳食纖維是否也能在人類中發(fā)揮同樣的作用,也有待進一步驗證。
不過,高膳食纖維本身就符合現(xiàn)有的營養(yǎng)建議,不妨注意補充,包括在懷孕期間。
此前美國一個研究團隊最新發(fā)現(xiàn),母親懷孕期間的飲食習慣可能會對嬰兒腸道菌群組成產生影響。不過這種影響因分娩方式差異而有所不同。
結果顯示:
1、母親孕期每天多吃一份水果,順產嬰兒腸道菌群是2型的幾率會提高2.73倍;
2、每天多攝入1份乳制品,剖宮產嬰兒腸道菌群是2型的幾率就增加2.36倍;
3、食用較多水果,順產嬰兒腸道內的雙歧桿菌含量就會下降;
4、食用較多紅肉和加工肉制品,剖宮產嬰兒腸道內的雙歧桿菌含量則會上升。
孕期膳食指導:
1.膳食宜清淡、適口
以清淡、少油膩為主,烹調可以多樣化。為減輕惡心嘔吐的程度,可吃此易消化的食物,如饅頭、餅干等。如果嘔吐嚴重伴有脫水,應多食水分豐富的蔬菜、水果,補充水分、維生素和鈣、鉀等無機鹽,防止酸中毒,減輕妊娠不適感覺。
2.宜少食多餐
進餐的餐次、數(shù)量、種類及時間應根據(jù)孕婦的食欲及妊娠反應輕重及時進行調整,采用少食多餐的辦法保證進食量。應每日盡量攝入40 ~50g以上的蛋白質,以維持正氮平衡。
3.多攝入富含葉酸的食物并補充葉酸
孕期葉酸約為0.4-0.8mg/天。孕婦保證每天攝入多種類蔬菜,其中一半以上應為新鮮綠葉蔬菜。除了攝入富含葉酸的食物外,還應該補充葉酸400微克/天,以滿足機體需要。
2020-03-09 16:10
好醫(yī)友小編
聯(lián)系醫(yī)學顧問
醫(yī)學顧問微信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