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丨肺癌免疫療法持續(xù)發(fā)力,前浪未已后浪又起!
肺癌是全球“第一癌癥殺手”。近年來,靶向療法和免疫療法的問世,給肺癌患者帶來了良好的臨床獲益。
目前,相比于其他癌種來說,針對肺癌的靶向藥還是較多的。
一般,如果有相應位點的基因改變,首選靶向治療。靶向治療針對特異性的靶點,有效率高,副作用較少,疾病控制時間也較長。
不過,靶向療法有個“通病”——容易耐藥,到后期患者甚至陷入“無藥可用”的困境。而免疫療法可破解這一癥結,通過調動人類自身免疫細胞來殺死腫瘤細胞,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耐藥性。
尤其是小細胞肺癌(SCLC),雖然僅占肺癌的15%,卻是肺癌中的“硬骨頭”,侵襲性強、預后極差。小細胞肺癌治療手段有限,尚無靶向藥獲批,免疫療法是此類患者的一大“救星”。
今年上半年,針對肺癌有多個重磅免疫療法接連獲批,值得期待。好醫(yī)友為您梳理如下:
◎ 小細胞肺癌(SCLC)
1、“T藥”引領SCLC免疫之路
30多年來,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的一線標準治療方案主要依托泊苷聯(lián)合順鉑或卡鉑。
去年3月,“T藥”阿替利珠單抗(Atezolizumab,商品名:特善奇Tecentriq)聯(lián)合化療(卡鉑和依托泊苷)獲FDA批準用于成人廣泛期SCLC的一線治療,成為了近20年來首個被批準用于治療ES-SCLC的藥物。
今年2月,“T藥”獲中國國家藥監(jiān)局(NMPA)批準,用于ES-SCLC患者的一線治療,成為中國目前唯一一個獲批用于一線治療ES-SCLC的腫瘤免疫療法。
這是T藥在中國獲批的第一個適應癥,同時也是繼2019年12月度伐利尤單抗(適應癥:III期NSCLC)獲批后,國內批準的第二個PD-L1免疫治療藥,開啟了國內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新時代。
2、“I藥”緊隨其后,來勢洶洶
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患者面臨著預后差的困境,尋找新藥物來改善預后一直是巨大挑戰(zhàn)。
今年3月,“I藥”度伐利尤單抗(Durvalumab,商品名:英飛凡Imfinzi)聯(lián)合標準治療(SoC),依托泊苷+卡鉑或順鉑化療方案獲FDA批準,用于ES-SCLC成人患者的一線治療。
度伐利尤單抗在美獲批,為急需治療新選擇的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了新藥物。度伐利尤單抗證明其與化療聯(lián)用時,能同時顯著延長患者生存和提高腫瘤緩解率,為治療SCLC邁出了重要一步。
◎ 非小細胞肺癌(NSCLC)
1、“O+Y”雙免疫:成團的“老姐姐”乘風破浪
2020 ASCO虛擬年會后,PD-1抑制劑“O藥”納武利尤單抗、CTLA-4抑制劑“Y藥”伊匹木單抗這兩個免疫療法界的“前輩”,成功“組團”。雙免疫療法接連獲批新適應癥,均用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治療。
(1)一線治療EGFR/ALK陰性,PD-L1表達豐度≥1%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
(2)聯(lián)合兩周期含鉑方案化療,用于一線治療EGFR/ALK陰性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
這是在肺癌治療領域首次獲批的雙免疫組合療法,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兩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lián)合使用,可強化抗腫瘤免疫應答的正向作用,實現(xiàn)“1+1>2”的效果。
2、“T藥”再放異彩,斬獲NSCLC四癥
今年5月,PD-L1抑制劑“T藥”阿特珠單抗(Atezolizumab)在美上市,作為一線單藥療法,用于轉移性NSCLC患者的一線治療,這些患者的腫瘤PD-L1高表達(PD-L1≥50%),且無EGFR或ALK基因變異。
這是阿特珠單抗在轉移性NSCLC領域獲得的第四個適應癥,能顯著改善PD-L1腫瘤高表達患者的總生存期。
3、國產(chǎn)免疫療法“踏浪而來”
2020年6月,卡瑞利珠單抗(商品名:艾瑞卡)正式獲得國家藥監(jiān)局批準用于肺癌。這是中國首個獲批肺癌適應癥的國產(chǎn)PD-1抑制劑。
此次獲批的肺癌適應癥為: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培美曲塞和卡鉑,用于EGFR陰性和ALK陰性的、不可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鱗狀NSCLC的一線治療。
卡瑞利珠單抗自2019年5月在中國首次獲批上市以來,已獲批食管癌、肺癌、肝癌和經(jīng)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四大癌種,為廣大中國癌癥患者開辟了全新的治療道路,帶來了長期生存的新希望。
2020-07-27 16:37
好醫(yī)友小編
聯(lián)系醫(yī)學顧問
醫(yī)學顧問微信在線